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
(解)閻羅王和鬼王的大眾自述利生願力,間接的讚歎地藏菩薩。這是本經的第八品。
【爾時,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,俱詣忉利,來到佛所。】
(解)這時鐵圍山裏,有無量數的鬼王,跟了閻羅天子,都來到忉利天宮佛的地方。
【所謂惡毒鬼王、多惡鬼王、大諍鬼王、白虎鬼王、血虎鬼王、赤虎鬼王、散殃鬼王、飛身鬼王、電光鬼王、狼牙鬼王、千眼鬼王、噉獸鬼王、負石鬼王、主耗鬼王、主禍鬼王、主食鬼王、主財鬼王、主畜鬼王、主禽鬼王、主獸鬼王、主魅鬼王、主產鬼王、主命鬼王、主疾鬼王、主險鬼王、三目鬼王、四目鬼王、五目鬼王、祁利失王、大祁利失王、祁利叉王、大祁利叉王、阿那吒王、大阿那吒王。】
(解)所說的這些鬼王呢!第一是惡毒鬼王,這鬼王,是鬼王的首領;三毒都屬於意的,就是身口七惡的根本,他用以惡攻惡、以毒攻毒的方法,使那十惡三毒的眾生,化惡為善。
【如是等大鬼王,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,盡居閻浮提,各有所執,各有所主。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,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,俱詣忉利,在一面立。】
(解)像這一等的大鬼王,各各和百千數諸多的小鬼王,都居住在閻浮提,各有所執司的,也各有所主持的。這諸類的鬼王,同著閻羅王,承了佛的威神,及地藏菩薩大菩薩的福力,都到了忉利天宮的法會,都在同一面的排立著。
【爾時,閻羅天子,胡跪合掌白佛言:世尊!我等今者與諸鬼王,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,方得詣此忉利大會,亦是我等獲善利故。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,唯願世尊慈悲宣說。】
(解)這時間,閻羅天子胡跪著,合了掌,對佛說:「世尊!我們今天和諸般鬼王,承佛的威神,以及地藏菩薩大菩薩的福力,方才得到這忉利天宮的大會來,這也是我等可以獲得善利的緣故。現在我們有一點細小疑惑的事情,敢來叩問世尊,唯願你世尊,發慈悲宣揚演說這事情。」
【佛告閻羅天子:恣汝所問,吾為汝說。】
(解)佛告訴閻羅王說:「隨便你問就是了,吾來給你們說明白。」
【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,而白佛言:世尊!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,不辭疲倦。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。】
(解)這時間,閻羅天子瞻望著禮拜世尊,及迴過頭來,顧視地藏菩薩,而對佛說:「世尊!我觀瞧著地藏菩薩在這六道之中,想出那千萬種的方便法子,而救度這罪苦的眾生,一些也不怕疲倦,這大菩薩竟有像這樣不可思議神通的事情。
【然諸眾生,脫獲罪報,未久之間,又墮惡道。世尊!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,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,永取解脫?唯願世尊為我解說。】
(解)「然而這諸眾生,剛才解脫所獲的罪報,沒有多久的時間,又墮入惡道裏去了。世尊!這地藏菩薩既然有了這樣不可思議的神力,為甚麼眾生而不肯依止善道裏,好永遠的取得解脫?唯願世尊,給我解說出來。」
【佛告閻羅天子:南閻浮提眾生,其性剛強,難調難伏。是大菩薩於百千劫,頭頭救拔如是眾生,早令解脫。是罪報人,乃至墮大惡趣,菩薩以方便力,拔出根本業緣,而遣悟宿世之事。】
(解)佛告訴閻羅王說:「南閻浮提的眾生,他的生性很剛強,難調和他,又難去制伏他,這大菩薩於百千劫以來,一頭一頭的去救拔他們,像這樣的眾生,早令他們得到解脫;這應受罪報的人,乃至於要墮落在大惡趣裏去了,菩薩用方便的方法,拔出他們的根本業緣,而遣令他覺悟他宿世的事情。
【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,旋出旋入。勞斯菩薩,久經劫數,而作度脫。】
(解)「自然是閻浮提眾生,結惡的習慣重的緣故,所以像旋轉一般的,一旋出惡道,又旋入惡道了。勞苦了這菩薩,經過了久遠的劫數,而專門做他救度解脫眾生的事業。」
【譬如有人迷失本家,誤入險道。其險道中,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、蚖蛇蝮蠍,如是迷人在險道中,須臾之間,即遭諸毒。】
(解)佛繼續說:「譬如有人迷失了他本來的家鄉,錯誤的走進危險的道路中去。這危險的道路中,有許多的夜叉,以及虎狼獅子蛇蠍等毒物,這迷人一些不知道,只在這迷路中走去。在須臾的時間,就要遭著諸般的毒物害死了。
【有一知識,多解大術,善禁是毒,乃及夜叉諸惡毒等。忽逢迷人,欲進險道,而語之言:咄哉男子!為何事故而入此路?有何異術能制諸毒?】
(解)「有一個有知識的人,多能夠暸解大的法術,很會禁制這各種毒害,乃及夜叉一類諸般惡毒害命的東西。忽然碰見了迷路的人,將要走進這條危險的道路裏去,便連忙告訴他說:『喂!有這樣奇怪的男子!你為了甚麼事情,要走進這條路去?你有甚麼異常的本領,能夠會制伏這許多的毒物?』
【是迷路人,忽聞是語,方知險道。即便退步,求出此路。是善知識提攜接手,引出險道,免諸惡毒,至於好道,令得安樂。】
(解)「這迷路的人,忽然聽到這話,方才覺到這是險道,即便退步了,想求出這條險路。這個善知識,就提攜他、接挽他的手,引他出了這條險路,免得這許多的惡毒物去害死他;再使他到於很好的道路裏去,令他得到安穩快樂。
【而語之言:咄哉迷人!自今已後,勿履是道。此路入者,卒難得出,復損性命。是迷路人亦生感重。】
(解)「既然把他救出了,再告訴他說:『喂!你這迷人!自從今天以後,不要再走這迷道了,走進了,終於難得走出的,又復損壞了性命。』這迷路的人,聽了他的話,也生出感激尊重的意思來了。
【臨別之時,知識又言:若見親知及諸路人,若男若女,言於此路多諸毒惡,喪失性命。無令是眾,自取其死。】
(解)「這知識者,和這迷路的人臨別的時間,又同他說:『你倘若見了親族和相知的朋友,以及諸多無知識的人,走進這條迷路中的,無論他是男是女,你要同他去說:『這條迷路,有許多惡獸毒蛇,你進去就要喪你性命的!』你終要同他們說的,不要令他們自己去取死呀!』
【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,救拔罪苦眾生,生人天中,令受妙樂。是諸罪眾,知業道苦,脫得出離,永不再歷。】
(解)「是為了這緣故,地藏菩薩具了很大的慈悲心,救拔罪苦的眾生,生到天道中去,令他去受很好的快樂。這樣一來,這諸般的受罪苦的眾生,方才知道了這業道中,有這樣的苦趣,一經解脫得著出離,自然永遠的不肯再來經歷這苦趣了。
【如迷路人誤入險道,遇善知識引接令出,永不復入。逢見他人,復勸莫入。自言因是迷故,得解脫竟,更不復入。若再履踐,猶尚迷誤,不覺舊曾所落險道,或致失命,如墮惡趣,地藏菩薩方便力故,使令解脫,生人天中,旋又再入。若業結重,永處地獄,無解脫時。】
(解)「像這樣迷路的人,誤入了險道,遇到了善知識,引接了令他退出,永遠不再走入了險道;碰見了他人,又復勸他不要走入。自然因為有這迷路的緣故,所以能得到解脫的境界;既然得到了覺悟解脫的境界,自然不再走入了。倘若再要履踐進去,並非是正真的覺悟,一進去,還是照舊要迷誤的;一迷誤,就不覺得這是舊時曾所墮落的險道了,或再仍舊傷失了性命。這正像墮入了惡趣一樣,譬如有人,雖然靠地藏菩薩方便救度之力,解脫了惡趣之苦,而轉生於人趣天趣之中,但是他腳力不堅,仍舊退落于惡趣之中,又去造種種惡業,等到惡業重時,便永遠處在地獄內面,受諸苦惱,再沒有解脫的機會了。」
【爾時,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:世尊!我等諸鬼王,其數無量。在閻浮提,或利益人,或損害人,各各不同。然是業報,使我眷屬,遊行世界,多惡少善。】
(解)這時間,惡毒鬼王合了掌,很恭敬的對佛說:「世尊!我們諸般的鬼王,他的數目,是多得沒有限量的,都住在這閻浮提世界裏,有的去利益人們,有的去損害人們,所做的事情,都各人各不相同的。然而是都根據了眾生自作的業報,遣使我們的部下眷屬,到世界上去遊行鑒察,但是眾生都是惡的多、善的少。
【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、莊園房舍,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,乃至懸一旛一蓋,少香少華,供養佛像及菩薩像。或轉讀尊經,燒香供養,一句一偈。】
(解)「這許多遊行的鬼神,行過世人的家庭,或是行過城邑、聚落、莊園、房舍時間,或見了有男子女人,修做了像毛髮一般的善事,乃至於懸一幡、一傘蓋,少許的香、少許的花,供養佛和菩薩的像,或轉讀各種的佛經,燒香供養,一句一偈的經文。
【我等鬼王敬禮是人,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。敕諸小鬼,各有大力及土地分,便令衛護,不令惡事橫事、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,近於此舍等處,何況入門。】
(解)「倘若做了上節所說的,懸幡、燒香、鮮花等供養佛菩薩的人,我等鬼王,都敬重禮拜這人,像敬禮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諸佛一樣;督敕著許多小鬼,各個都有大力的小鬼,以及土地分神,教令他們保衛擁護,不令兇惡的事、橫暴的事、惡毒的病、兇橫的病,乃至於不如意的事,來逼近這宅舍所在的一等地方,何況令他們入門呢?」土地分,是說分界所守的本分。
【佛讚鬼王:善哉!善哉!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,吾亦告梵王帝釋,令衛護汝。】
(解)佛聽了這話,就稱讚惡毒鬼王說:「很好!很好!你們一等,以及閻羅王,能像這樣的擁護善男女一等人,吾也要告訴梵王和帝釋,令他們來衛護你們。」
【說是語時,會中有一鬼王,名曰主命,白佛言:世尊!】
(解)說這話的時間,在會中有一個鬼王,名叫做主命的,對佛說:「世尊!」
【我本業緣,主閻浮人命。生時死時,我皆主之。在我本願,甚欲利益。自是眾生不會我意,致令生死俱不得安。】
(解)主命鬼王對佛說:「世尊!我根據了世人自作的業緣,主管閻浮世界的人命,生的時間,死的時間,都是我所主管的。在我的心願呢!很想要利益他們,因為是眾生不能領會我的意思,致令他們生死都得不到平安。
【何以故?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,不問男女,或欲生時,但作善事,增益舍宅,自令土地無量歡喜,擁護子母,得大安樂,利益眷屬。】
(解)「為甚麼緣故呢?這閻浮提的人,起初欲生子受胎的時間,不問他是男是女,或是懷孕滿足欲生產的時間,但要做放生一等的善事;一做善事,自然能增益家宅的光輝,自然能令土地神無量的歡喜來擁護,這子母都得到很大的安樂,而且還可以利益到這一家的大小眷屬。
【或已生下,慎勿殺害,取諸鮮味供給產母,及廣聚眷屬,飲酒食肉,歌樂絃管,能令子母不得安樂。】
(解)「或者是小孩已經生下了,要當心!切勿殺害性命,取了諸般的鮮味,供給產母去喫,以及廣大的邀請親朋,聚集眷屬,辦了筵席,飲酒喫肉,再勿歌唱絃管音樂,因為這樣的一來,能令這母子兩個,都得不到安樂了。
【何以故?是產難時,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,欲食腥血。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,荷護子母,使令安樂而得利益。如是之人,見安樂故,便合設福,答諸土地。翻為殺害,聚集眷屬。以是之故,犯殃自受,子母俱損。】
(解)「為甚麼緣故呢?因為是在這產難的時間,有無數惡鬼,及魍魎鬼、精怪、妖魅,要喫這腥血,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的靈祇,保護他母子兩個,使他安樂,而得到利益。像這樣的人,見得到了安樂的緣故,便合修福修善,報答諸位土地的神靈;他們現在不但不報答他們,翻做殺生害命,聚集了親友眷屬,任意飲酒喫肉。以是這個緣故,犯了禍殃,就是自作自受,子母都要受損害了。
【又閻浮提臨命終人,不問善惡,我欲令是命終之人,不落惡道。何況自修善根,增我力者。】
(解)「還有那閻浮提臨命終的人,不問他是善是惡,我欲令這命終的人,不墮落惡道裏去,何況他生時能夠自己修習善事,來增加我願力的緣故呢!
【是閻浮提行善之人,臨命終時,亦有百千惡道鬼神,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,引接亡人,令落惡道,何況本造惡者。】
(解)「就是這閻浮提行善的人,臨命終的時間,也有百千數惡道裏的鬼神,變作了父母,乃至於變作諸般親眷家屬一類的人,假意來接引亡人。其實呢!令他墮落到惡道裏去。何況是本來是造業的人呢!」
【世尊!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,臨命終時,神識惛昧,不辨善惡,乃至眼耳更無見聞。是諸眷屬,當須設大供養,轉讀尊經,念佛菩薩名號。如是善緣,能令亡者離諸惡道。諸魔鬼神,悉皆退散。】
(解)主命又繼續叫著佛說:「世尊!像這樣的閻浮提的男子女人,臨命終的時間,神靈和知識都是很惛昧迷惑的了,自己已經不會辨別是善是惡,乃至於眼和耳都沒有見聞的能力了。當這時候,諸般親眷家屬應當須要替他供養佛菩薩的像,轉讀這部地藏經,或是他種佛經,念了佛菩薩的名號。有像這樣的善緣,能夠令這死亡的人,脫離諸般惡道,那許多的魔鬼神祇,也都退散了。」
【世尊!一切眾生臨命終時,若得聞一佛名、一菩薩名,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,我觀如是輩人,除五無間殺害之罪,小小惡業,合墮惡趣者,尋即解脫。】
(解)主命又叫著佛說:「世尊!一切的眾生,臨命終的時間,倘若聽到一佛的名號、一菩薩的名號,或聽到大乘經典的一句一偈,我瞧像這一輩的人,能消除五無間地獄,以及殺害生命的大罪的苦楚,一些小小的惡業,就是合當墮入惡道裏去的,頃刻就給他解脫了。」
【佛告主命鬼王:汝大慈故,能發如是大願,於生死中護諸眾生。若未來世中,有男子女人,至生死時,汝莫退是願,總令解脫,永得安樂。】
(解)佛告訴主命鬼王說:「你有這樣大慈悲的緣故,於世人的生死中間,能夠保護諸類的眾生。倘有未來世之中,有男子女人,到了生死的時間,你不要退失了這願力,總要令他們得到解脫,使他們永遠的得到安樂。」
【鬼王白佛言:願不有慮。我畢是形,念念擁護閻浮眾生。生時死時,俱得安樂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,信受我語,無不解脫,獲大利益。】
(解)鬼王對佛說:「願你不要憂慮!我當畢盡我的形體、壽命,念念要去擁護這閻浮世界的眾生,生的時間,死的時間,都可以教他們得到安樂。但願這諸類的眾生,於這生死的時間,相信聽受我的話,自然沒有一個不得到解脫,獲到這大利益的。」
【爾時,佛告地藏菩薩:是大鬼王主命者,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,於生死中,擁護眾生。是大士慈悲願故,現大鬼身,實非鬼也。】
(解)這時候,佛告訴地藏菩薩說:「這大鬼王主命的,已曾經歷過百千生作大鬼王了,在於世人的生死中間,專門擁護眾生。這位大士,因為要行慈悲的大願的緣故,所以現化這鬼王的身形,其實他並非是鬼。
【卻後過一百七十劫,當得成佛,號曰無相如來,劫名安樂,世界名淨住。其佛壽命不可計劫。】
(解)「卻後過一百七十劫,自然應得著成佛了,名號叫無相如來;在他成佛的一劫,名叫安樂劫;他所修成作佛的世界,名叫淨住;這佛壽命的長,不可計算他的劫數了。」
【地藏!是大鬼王,其事如是不可思議。所度天人,亦不可限量。】
(解)佛又叫著地藏說:「這般的大鬼王,他的事情,是這樣子不可以思議的,所度脫的天道和人道的眾生的多,也不可以限量的了。」
稱佛名號品第九
(解)地藏菩薩說,稱念佛號的功德。這是本經的第九品。
【爾時,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:世尊!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,於生死中得大利益。唯願世尊聽我說之。】
(解)這時候,地藏菩薩大菩薩叫著佛說:「世尊!我現在為未來的眾生,來演說最有利益的事情,在他們的生死中間,都可以得到大利益,唯願你世尊聽我說這話。」
【佛告地藏菩薩:汝今欲興慈悲,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,演不思議事。今正是時,唯當速說。吾即涅槃,使汝早畢是願,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。】
(解)佛告訴地藏菩薩說:「你現在欲發興慈悲的大願,救拔那一切在六道裏的罪苦眾生,演說這不可思議的念佛法門,現在正是到了這個時間了。是的!應當快要說了,吾就是入了涅槃;倘使你早早了畢這大願,吾也可以不必再去憂愁現在未來的一切眾生了。」
【地藏菩薩白佛言:世尊!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有佛出世,號無邊身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暫生恭敬,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。何況塑畫形像,供養讚歎,其人獲福無量無邊。】
(解)地藏菩薩叫著佛說:「世尊!過去無量數的阿僧祇劫,有一尊佛出世,名號叫無邊身如來,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,聽了這佛的名號,就是暫時的生出恭敬心來,就得到超越過四十劫的生死重罪,何況塑畫他的形像,去供養他、讚歎他呢!這個人獲得的福德,是無量無邊的了。
【又於過去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號寶性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一彈指頃,發心歸依。是人於無上道,永不退轉。】
(解)「又在於過去的恆河沙的劫數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做寶性如來,倘若有男子女人,聽了這佛名,一彈指的時間,發心去歸依他,這人對於這無上的佛道,就可以永不退轉了。
【又於過去有佛出世,號波頭摩勝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歷於耳根,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,何況志心稱念。】
(解)「又在比前還要過去的時間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做波頭摩勝如來,倘若有男子女人,聽了這佛名,經歷過耳根,這人應當得著一千回的往返,生在六重的欲界天中間去,何況一志誠心的去稱念呢!
【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,有佛出世,號師子吼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一念歸依,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。】
(解)「再過去不可說不可說的阿僧祇劫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做師子吼如來,倘若有男子和女人,一聽到這佛的名號,起了一個想去歸依他的念頭,這個人就得到無量數諸佛摩他的頂,給他受記了。
【又於過去,有佛出世,號拘留孫佛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志心瞻禮,或復讚歎,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,為大梵王,得授上記。】
(解)「又在於比前過去的時間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拘留孫佛,倘若有男子和女人,聽到了這佛的名,一志誠心的去瞻禮他,或是讚歎他,這人在於賢劫千佛的會中,就可以做大梵王了,還得著受無上的菩提記。
【又於過去,有佛出世,號毗婆尸佛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永不墮惡道;常生人天,受勝妙樂。】
(解)「又在於比前過去的時間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毗婆尸,倘若有男子女人,一聽到了這佛的名號,就不墮落到惡道裏去,常常生在人道和天道裏,去享受快樂。
【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號寶勝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畢竟不墮惡道;常在天上,受勝妙樂。】
(解)「又在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的劫數,有一尊佛出世,名號叫寶勝如來,倘有男子或是女人,一聽到這佛的名號,畢竟終不會墮落在惡道裏去,常常生在天上,受很好的快樂。
【又於過去,有佛出世,號寶相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,生恭敬心,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。】
(解)「又在比前過去的時間,有一尊佛出世,他的名號叫寶相如來,倘若有男子女人,聽到了這佛的名號,就生出了一種恭敬的心來,這個人不要許久的時間,就可以得到阿羅漢果。
【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有佛出世,號袈裟幢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,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。】
(解)「又在比前過去的無量阿僧祇劫,有一尊佛出世,名號叫袈裟幢如來,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,聽到這佛的名號,可以超過一百大劫裏的生死的大罪。
【又於過去,有佛出世,號大通山王如來。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,是人得遇恒河沙佛,廣為說法,必成菩提。】
(解)「又在比前過去的時間,有一尊佛出世,名號叫大通山王如來,倘若有男子或是女人,一聽到了這佛的名號,這個人可以得到遇著恆河沙數的佛,廣大的給他說法,將來定可以修到菩提的果位。
【又於過去有淨月佛、山王佛、智勝佛、淨名王佛、智成就佛、無上佛、妙聲佛、滿月佛、月面佛,有如是等不可說佛。】
(解)「又在比前還要過去的時間,有淨月佛,不染一塵叫淨,隨機應現,如水中月。山王佛,是佛修成的報身,高大如山王,恭敬仰瞻,可以得無量福。智勝佛,是佛的智慧,勝過一切,所以也叫一切種智。淨名王佛,一切業障斷盡,清淨自然,以斷惑立名的。智成就佛,是功德的修成,性體的成就,都從智力成就的。無上佛,無上是尊極的稱謂,惑盡理極,方才可稱;佛法就是無上法,我們能夠起信,就可以得無上果。妙聲佛,是說如來應機說法,圓妙聲音,遍佈十方。滿月佛,是譬如十五夜的明月,圓滿具足。月面佛,佛的面清朗圓滿,人人見了都很歡喜,是比喻佛的好相。還有像這樣一等的說不盡的佛,不再說出劫數,這是總結了。」
【世尊!現在未來一切眾生,若天若人、若男若女,但念得一佛名號,功德無量,何況多名。是眾生等,生時死時,自得大利,終不墮惡道。】
(解)地藏菩薩又叫著佛說:「世尊!現在和未來的一切眾生,無論是在天上、在人間的男子和女人,但只要念得一佛的名號,就有無量數的功德了,何況念這許多的名號呢!這一等的眾生在生的時間和死的時間,自然都可以得到大利益,終於不墮落惡道的了。
【若有臨命終人,家中眷屬,乃至一人,為是病人,高聲念一佛名,是命終人,除五無間罪,餘業報等,悉得消滅。是五無間罪,雖至極重,動經億劫,了不得出。承斯臨命終時,他人為其稱念佛名,於是罪中,亦漸消滅。】
(解)「倘若有臨命終將要死的人,這病人的家中的眷屬,就是只有一個人,為這病人提高了聲音,念一尊佛的名號,這命終的人,除五無間的罪報外,其餘的一等業報,都得著消滅;這五無間的罪,雖然是犯得極重,動經億劫,還不能夠了、不能夠出的重罪,承了這臨命終時間,他人給他稱念佛名,在於這大罪中的人,也漸漸的會給他消滅起來了。
【何況眾生自稱自念,獲福無量,滅無量罪。】
(解)「何況眾生能夠自己稱名,自己念佛呢!這不但是獲得的福德無量,簡直還可以消滅無量的罪。」
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
(解)佛答地藏菩薩問,校量布施功德因緣差別的事。這是本經的第十品。
【爾時,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,從座而起,胡跪合掌白佛言:世尊!我觀業道眾生,校量布施,有輕有重。有一生受福,有十生受福,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,是事云何?唯願世尊為我說之。】
(解)這時候,地藏菩薩大菩薩承了佛的威神,從座位上立起來,到佛的前面,胡跪著合了掌,對佛說:「世尊!我觀看業道裏的眾生,較量布施的事情,有一生受福的,有十生受福的,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報的,這裏面的事情,是甚麼樣的?唯願你世尊,解說給我聽。」
【爾時佛告地藏菩薩:吾今於忉利天宮,一切眾會,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,汝當諦聽,吾為汝說。】
(解)這時間,佛告訴地藏菩薩說:「吾今天在這忉利天宮,一切眾會的地方,來說這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的輕重,你應該當心的聽,吾給你說。」
【地藏白佛言:我疑是事,願樂欲聞。】
(解)地藏菩薩對佛說:「我疑心這等事情,很願意要聽你說!」
【佛告地藏菩薩:南閻浮提有諸國王、宰輔大臣、大長者、大剎利、大婆羅門等,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、聾癡無目,如是種種不完具者。】
(解)佛告訴地藏菩薩說:「南閻浮提世界,各國的國王,以及宰相大臣、大長者、大剎利、大婆羅門一等,倘若遇著了最下一等的貧窮的民眾,乃至於癃、殘、瘖啞、聾子、瞎子,像這樣種種肢體殘廢、不完全的一等人。
【是大國王等,欲布施時,若能具大慈悲,下心含笑,親手遍布施,或使人施,軟言慰喻。是國王等所獲福利,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。】
(解)「這國王、大官一等的人,要布施的時間,倘若能夠具足了大慈悲的心意,自然肯屈尊就卑,降下自高的心,含著慈悲的笑容,親手的、普遍的去布施;或者差使用人代去布施,也要叫他用了和軟的說話,去安慰他們。像這國王一等的人,所獲得的福利,像布施了恆河沙數佛的功德和利益,還要加一百倍!
【何以故?緣是國王等,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,發大慈心。是故福利有如此報,百千生中,常得七寶具足。何況衣食受用。】
(解)「為甚麼緣故呢?因為這國王一等,能夠對於這最貧賤一輩,以及殘廢的人,發出很大的慈悲心,所以得到的福利能夠像這樣的,百千世的中間,常常得到七寶具足,何況衣食等,自然受用不盡了。」
【復次,地藏!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,遇佛塔寺,或佛形像,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,躬自營辦,供養布施。】
(解)佛又給地藏菩薩說:「倘若未來世有諸國的國王,至於修淨的婆羅門一等人,遇著佛的塔寺,或是佛的形像,乃至於菩薩、聲聞、辟支佛一等的形像,親身的去營造創辦,去供養布施。
【是國王等,當得三劫為帝釋身,受勝妙樂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迴向法界,是大國王等,於十劫中,常為大梵天王。】
(解)「像這國王一等的人,應當可以得到三劫做天上的帝釋,受最勝最好的快樂。倘若能夠將這種的布施的福利,不佔做私有,就去迴向給法界眾生,那麼這大國王一等,能於十劫之中,常常可以做到大梵天王了。」
【復次,地藏!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,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,毀壞破落。乃能發心修補。是國王等,或自營辦,或勸他人,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倘若未來世,有諸國的國王,至於婆羅門一等人,遇著前人所造的塔廟,或者至於佛經、佛菩薩的聖像,已經毀壞、破損、剝蝕了,乃能夠發心去修補他,這國王一等的人,或者自己個人營造辦理,或者勸他人去辦,乃至於勸百千人等,共同來做布施結緣的事情。
【是國王等百千生中,常為轉輪王身。如是他人同布施者,百千生中,常為小國王身。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,如是國王乃及諸人,盡成佛道。以此果報無量無邊。】
(解)「這國王一等的人,百千世之中,常常做轉輪王的;同他做這事情的人,百千生之中,常常可以做各國的小國王。倘若修造好了塔廟,就向這塔廟的前面發了迴向的心,像這樣一來,國王以及同造的許多人,便可以都成佛道了,因為這種功德的果報,是無量無邊的。」
【復次,地藏!未來世中,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,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,若一念間具大慈心,布施醫藥、飲食、臥具,使令安樂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未來世之中,若有諸國的國王,及婆羅門一等人,見了諸般年老人和生病的人,以及生產的婦女,倘若在一念的時間,發出具足了很大的慈悲心來,來布施他們飲食、醫藥、臥具,使他們得到安樂。
【如是福利最不思議,一百劫中,常為淨居天主。二百劫中,常為六欲天主。畢竟成佛,永不墮惡道。乃至百千生中,耳不聞苦聲。】
(解)「像這樣布施的福利,最是不可思議的,在一百劫之中,常常做淨居天主,二百劫之中,還可以做六欲天主,然後畢竟成佛,永不墮在惡道裏,乃至於百千生之中,耳朵裏可以不聽到叫苦的聲音。」
【復次,地藏!若未來世中,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,能作如是布施,獲福無量。更能迴向,不問多少,畢竟成佛,何況釋梵轉輪之報。是故地藏!普勸眾生,當如是學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倘若有未來世之中,有諸國的國王,以及婆羅門一等的人,能做這樣的布施,獲得的福利是無量的;更能夠將這無量的福利,都迴向給法界眾生,不問你是多是少,畢竟可以成佛,何況這類帝釋、轉輪王一等果報呢!因為是這樣的緣故,地藏!你應該普遍的去勸化眾生,應當像這樣的去學做。」
【復次,地藏!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法中種少善根,毛髮沙塵等許,所受福利,不可為喻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未來世的當中,倘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在佛法當中,種了一些很小的善根,只有像毛髮沙塵一等的一些些,所受的福利的多和大,不可以比喻的了。」
【復次,地藏!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遇佛形像、菩薩形像、辟支佛形像、轉輪王形像,布施供養,得無量福。常在人天,受勝妙樂。若能迴向法界,是人福利不可為喻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未來世當中,倘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遇著了佛的形像、菩薩的形像、辟支佛的形像、轉輪王的形像,都去布施供養他,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利,常在人道天道之中,享受最好的安樂;倘若能夠把這安樂,迴向給法界,這個人的福利,就大得不可以比喻了。」
【復次,地藏!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遇大乘經典,或聽聞一偈一句,發殷重心,讚歎恭敬,布施供養。是人獲大果報,無量無邊。若能迴向法界,其福不可為喻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未來世的當中,倘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遇到大乘經典,或是聽到這經的一偈一句,發出殷勤尊重的心來,讚歎恭敬這部經,布施他、供養他,這人可以獲得很大的、無量無邊的果報;倘若能將這果報迴向法界,他的福利是不可以比喻的了。」
【復次,地藏!若未來世中,有善男子善女人,遇佛塔寺、大乘經典,新者,布施供養,瞻禮讚歎,恭敬合掌。若遇故者,或毀壞者,修補營理。或獨發心,或勸多人同共發心,如是等輩,三十生中,常為諸小國王。檀越之人,常為輪王。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。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倘若有未來世當中,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遇到了佛的塔寺,以及大乘經典,見是新的,要去布施供養,要很恭敬的,合了掌,去瞻禮他、讚歎他;倘若遇到是舊的,或者是已經毀壞的了,要去裝修整理,或是重新刊印流通,或是獨人發心,或是勸許多人共同發心。像這樣一等的人,三十生的當中,常常可以做諸小國的國王,或是檀越一人發心的,就可以常常做轉輪王,還歡喜用善法,去教化諸小國的國王。」
【復次,地藏!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於佛法中所種善根。或布施供養,或修補塔寺,或裝理經典,乃至一毛一塵、一沙一渧,】
(解)佛又對地藏菩薩說:「未來世的當中,倘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在於這佛法的當中,所種的善根,或是布施供養一類,或是補修塔寺一類,或是裝訂經典一類,乃至於只有一毛、一塵、一沙、一渧。
【如是善事,但能迴向法界,是人功德,百千生中受上妙樂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,或自身利益,如是之果,即三生受樂,捨一得萬報。】
(解)「像這一等最小的善事,但能迴向法界眾生,這人的功德,百千生當中,受上等的安樂;倘若但只迴向自己的家眷,或是只求自身的利益,這樣的果報,就祇有三生的受享安樂了,捨了一份,只得到一萬份的果報。」
【是故地藏!布施因緣,其事如是。】
(解)佛又繼續說:「為了這緣故,地藏!布施的因緣,他的事實是這樣子的。」